2019年11月8日下午,由上海市文联指导、上海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上海摄影艺术展”开幕式暨颁奖典礼在上海文艺堂举行。
第十二届上海摄影艺术展于2019年8月3日开始征稿,至2019年9月10日截止,共收到作品6058幅,作品总数超过13330幅。 经过评委们认真、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最终评选出198件作品参展。 经过公示,最终有194件作品正式入展。 其中,纪录片类95部,艺术类81部,创意商业类18部。
本次展览在展示方式上有了新的思考,采用多种布置和呈现形式,加上装置、视频播放等,提升展览的内涵、视觉效果和观众参与度。
展览时间:2019年11月9日至11月17日(9:00-16:00)
展览地点:上海文艺馆展览馆(延安西路200号3号楼1-2层)
金牌
纪录片匠心筑梦花家顺
工作点评
作者没有抛弃远近,而是拍摄自己最熟悉的题材,潜心探索、创作独特的摄影作品。 这或许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城市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建设者的辛勤劳动,他们用双手撑起了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 他们是城市建设的画家,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描绘出城市的蓝图。 作者对建设者充满了感情。 他用纪实手法追踪拍摄上海中心大厦的成长过程,通过每一个施工场景展现建设者的风采。
作者用镜头描绘了自己对建设者的情感,记录了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也让人想起作者多次爬上工地塔吊,与建筑工人一起站在城市天际线上的情景。
另外,在画面剪辑、场景运用、拍摄角度等方面略有相似,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精细化剪辑。
——王杰
艺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烧云秦战
工作点评
这张照片视角独特,层次丰富,内容丰富,充满时代气息。 摄影师以北外滩66层的白玉兰广场作为画面的前景。 这座以市花命名的建筑的曲线酷似起伏的海平面。 在浩瀚天空的衬托下,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新地标犹如冉冉升起的新星。 帆。 热气腾腾、霞光万丈的天空不仅是背景,更是情感的象征和载体,让观众在高远的目光中欣赏这一幕幕的同时,思考上海这座城市的兴衰、变迁。岁月的沉淀,还有上海人的辛勤付出。 ,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前景。
——姜伟
艺术类 雪后的上海街道 郭少军
工作点评
作者从街道正上方拍摄,将城市中平凡的雪景写进了镜头。 白色的自然雪景与城市昏暗的道路形成强烈的对比,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格外美丽的宁静。
无人机拍摄的“上帝视角”给我们带来了既熟悉又陌生的街景。 画面中的一切都让读者忘记了城市的喧嚣,感受到一种隐藏在身边的平和与安宁。 平静、真实、美丽的一面。
——刘开明
创意商业几何城 王新宇
工作点评
创意摄影的基本点在于如何将平凡的现实转化为视觉奇观。 从一座城市的黑白色调中提取出完美的光影结构后,我们尝试将城市的精神融入其中,并注入一些当代元素,使其焕发新的活力——这就是几何的极致魅力城市。 所有的画面都在相似与不同之间,任由思绪徘徊。
——林璐
银奖
纪录类老二孙连峰
工作点评
国家放开计划生育,“二胎”成为家庭中最热门的话题,也是纪实摄影师喜欢拍摄的题材之一。 作者选取流行题材,运用纪实摄影手法,拍摄了身边“二胎”家庭的生活场景。 主题的选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作者在拍摄时采用了中景手法,更加注重画面的细节和场景的变化,使画面有些趣味。 作品中对主体与环境的处理、角度的变化、场景的变化都做得比较到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视觉效果。 图片的剪辑比较简洁,在图片的剪辑上没有过多的马虎。
此外,作者还用一组黑白影片来反映二胎家庭的生活。 事实上,色彩缤纷的图片往往更能体现家庭生二胎后的多彩场景,因为色彩是有主题、有情感的。 另外,如果作者能把拍摄时间跨度“提前”一点,也许能更好地表现母亲怀孕期间腹中胎儿和大女儿之间的情感变化。
——王杰
纪录片类长期关注蓝天追梦——国产大飞机C919的试航之路
王继良
工作点评
该作品记录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首飞。 这是中国创新科技和航空领域的标志性事件。 历经10年,C919终于“破茧成蝶”,实现了国产客机领域的突破。 聚焦和表达这一主题对于摄影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作品不仅表现了大型飞机本身,还将表现的焦点延伸到了“人”。 图片以C919客机为背景,展现了客机制造和研发团队在装配线上的重要时刻。 构成信息元素恰到好处,C919标志也很好解释。 它不仅理解新闻事件中飞机与环境的关系,更巧妙地将大国与工匠精神融入这一历史时刻。
——陈飞
荣文文艺术新腾飞
工作点评
摄影师拍到了一只挣脱束缚的马鸢在城市上空驰骋,给这座“魔都”赋予了某种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其背后,是上海标志性建筑的背景,一种诡异感迎面而来,使得画面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但新奇的事物在这座极其宽容的城市却显得如此平凡。
马是一种象征性的动物。 马在风中狂奔,风是它奔腾腾飞的翅膀。 作品强调“新”字。 摄影师拍摄的不仅仅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更是想表达上海这座城市。 这座城市在不断变化、不断前进。
——敖国兴
艺术壁垒严密 吴述模
工作点评
天地之间,一座座古建筑在蓝天衬托下脱颖而出,尽显威严,就如梦境,那么近在咫尺。 它们所传达的是一种空间震撼,让观者心生敬畏。 其不落俗套的明暗对比、对称构图、影与光点的相互反射,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仿古飞檐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充满了审美力量。
——刘开明
艺术上海之窗 王一佳
工作点评
照片的力量来自于视觉冲击本身,更重要的是来自于背后冷静的社会学分析和记录。 摄影师借鉴了杜塞尔多夫摄影学院的美学图式,强调在摄影语言中对曝光、焦距、景深、色彩等细节的精确控制,准确捕捉抽象、冷峻的画面。和空白图像。 它客观地再现了上海夜晚在密密麻麻的写字楼里忙碌的人们的真实画面。
上海的每个夜晚,都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一扇小小的窗户,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世界联系的缩影。 它是上海的窗口、世界的眼睛。
——敖国兴
创意与商业课程交叉沙金
工作点评
这是一次成功的时空旅行,从历史到未来,从现实到魔法。 巧妙的构思将当代人类的期待融入其中,也找到了完美的画面语言。 这种时空旅行也提醒所有观众,人类的想象空间可以穿越所有真实的可能性。 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总有一天,想象的翅膀将在时光旅行的语境中无所不能。
——林璐
铜奖
纪录片告别杨长春
工作点评
作品以哭泣的新娘为画面的主体。 作品通过封闭而不完整的构图,大胆地砍掉了新娘的大部分头部和肩膀,抛弃了面部表情,只突出了新娘捧花、捂脸哭泣的动作。 。 通过以新娘的形象作为前景,延长视线,有效地表现了送别婆家的喜悦和悲伤,很好地呼应了画面的主题。 另外,这张照片的力量来自于新娘哭泣的动态捕捉。 定格了新娘捂脸擦眼泪的那一刻。 虽然无法“听到”哭声,但瞬间捕捉到一个微小的动作,给出了解释。 缺点是当车内外光比过大时,摄影师的闪光灯要时刻处于临界状态,随时补光照亮被摄体,这样照片的整体感觉才能更加和谐。
——陈飞
录音云运营 陈俊良
工作点评
作者在上海陆家嘴工人们的高空作业现场捕捉到了一个略显惊险的工作场景。 半空中系着安全带、戴着红色头盔的工人们从云海中逃出,鹤立鸡群,而远处的楼顶则从云层中浮现出来。 反映了工作的艰难险阻,真是发自肺腑。 有很多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市建设者的照片。 怎样才能有所突破呢? 作者用“云”来表现这些建设者不畏艰难、义无反顾,体现了当代中国劳动者勤劳伟大的品质。 也反映了普通劳动者实践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
缺点是画面内容略少,细节缺乏进一步刻画。
——陈飞
纪录自行车赛“坟场”蒋永平
工作点评
我曾多次看到共享单车“墓地”的航拍照片,每次都比上一次更加震撼。 这张照片是我见过的最好的。 画面就像惨烈的战争场面,色彩运用得很好。 人类对资源的极度浪费实在令人担忧,我不想再看到这样的情况。
作品标题有待完善,加上“分享”二字会更准确。
——卢元民
纪录片新年·老友·一壶茶邹建军
工作点评
该作品旧题材推陈出新,凸显“年”、“老友”、“茶”三个细节元素的视觉张力,实现场景交融。 茶馆外,新年九曲桥上游人如织,笑容满面,还有保安值班。 室内,两位老友正在休息、交谈,这才是茶室休息的正常状态。 “茶”还有很多可以联想到的内涵和意境。 画面看起来像是现代《清明上河图》集市场景的局部特写。
从技术上来说,这件作品的构图比较工整,意在具有类似版画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展现了老建筑的特色。 缺点是照片右侧的人与拍摄对象无关,太“抢眼”。 如果拍照时把“陪同者”放在更次要的位置就更好了。
——夏云鹏
纪录级山马薛荣生
工作点评
作品画面中,山峦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背景是一群矫健的四蹄马,勾勒出迷人的光影线条。 独特的拍摄角度和测光的运用对马的形象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摄影师用生命力定格了震撼人心的马蹄声。
——陈正宝
纪录片:张小平《醉人的中国水乡》
工作点评
用手机(自拍杆)拍摄的照片题材很常见,兴趣是这部作品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对外国情侣以中国传统水乡为背景,用手机自拍秀恩爱。 人物的表情和姿势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在夕阳的暖色调下显得非常美丽。 画面的构图和人物的位置都恰到好处,周围的建筑和水面的透视线衬托了主要人物。 尤其是左边拍摄人物的手部动作,呈现出现场捕捉的视觉效果。
作品的缺点是人物面部有些“过分”,标题也有些简单。 一个富有诗意的标题会给作品增添色彩,起到更好的效果。
——王杰
魔都郎慧智的潮人潮事纪录片
工作点评
作品运用黑白图像表达城市主题颇为巧妙,光影、构图、虚实对比全部呈现。 可见作者的摄影功底不错。 缺点是这种表现手法近年来使用过多,造成审美疲劳,需要突破。
——卢元民
艺术生命之水 李建英
工作点评
粮仓下,马路上,一对母女头顶上提着水桶,缓缓向远方走去。 画面大气,光影风格绵长,结构疏密有致。 水桶是一个点,引向更大的视野。 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基础,照片中的所有其他元素似乎都通过视线中心头顶上的手持水桶连接成一个整体。 母女、灯光、小路、面包树、住宅的围墙,似乎构成了一个关于人生的寓言。 摄影师将照片的外观和内涵都以非常准确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
——姜伟
艺术铁路 银河 聂卫国
工作点评
这是一部全面考验摄影师各方面功底和审美的作品。 它将多重曝光、广角全景、星空长曝光、双光曝光等方法通过电脑后期处理技术,包括构图、明暗、色调等,融合到一幅作品中。 内容把握得很好,呈现得也很漂亮。 缺点是如果我们在电脑后期处理和材质选择上更加严格的话,照片会更加真实。
——宋波
艺术课沙漠归来 陈卫平
工作点评
本作品的主题是内蒙古比较常见的赛骆驼场景。 与很多此类作品采用长焦距镜头的长焦特写不同,这张照片的角度比较独特。 它没有使用长焦距,而是使用中焦距和高机位来捕捉画面。 画面浓密、透明,抓拍得恰到好处。 当两个骑手各自牵着一群骆驼高速冲下沙坡的那一刻,奔跑的骆驼群从上到下切入了原本安静祥和的金色沙坡。 既有他们蹄下的尘土,也有沙漠特有的声音。 静态纹理为运动增添了静止感,相辅相成,给人一种电影般的感觉。
——宋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intoo.cn/html/tiyuwenda/352.html